申论答题方法技巧分享 以真题形式探析申论答题技巧

时间:2018-07-25 23:35:00 作者:公考数据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申论答题方法技巧分享 以真题形式探析申论答题技巧 以下为具体内容:

申论答题方法技巧分享。申论想高分?不用多想,想明白一个问题就OK,为什么阅卷老师心甘情愿给你高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申论答题方法技巧分享 以实战经验探析申论答题技巧

我想很多考生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认为申论是一种很神秘的考试,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具体的判分标准,除了知道答题时间和每一题的分值之外,对于这个考试真的感觉摸不透。

申论考试到底考什么?

到底什么是申论考试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申论是一种考察文字处理能力和情商的考试。怎么考察文字处理能力:大篇大篇的材料,你必须概括出简要条理清晰的话语,这也是申论很多题目要求条理清晰的原因。怎么考察情商:出题人将自己的本意隐藏在材料和题目中,并给了少量暗示,如果你能够揣摩到出题人的本意,那么这篇申论你想不得高分都难。

申论考试该如何控制做题时间?有没有什么做题顺序?

国考申论的答题时间是180分钟,省考是150分钟。在这里我不会把每题的答题时间限制死,我给一个灵活的答题原则。必须要给大作文一个小时的答题时间,小题目尽自己最大的速度去完成。有这么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平时申论大作文懒的写,上了考场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发现自己的申论大作文竟然做不完!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

做题顺序:先看题目,再看材料。现在的申论材料都非常长,七八千字,要仔细看完申论材料没个20分钟恐怕是不行的。建议大家先看题目再看材料,这样做题针对性更强。

一、请根据材料1-3,指出分享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20分)

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像这样一道简单的申论小题,其实只用看材料1-3就可以了。不要傻乎乎的去看全篇材料。

申论小题十分重要

申论小题不同于申论大作文,大作文的主观性较强,而申论小题虽然也是主观题的形式,但是申论小题的采分点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你只要答到这个采分点,这个分数你就拿到了。这就很像数学考试,只要你把答案算对了,分数就到手了。

有的同学对申论小题重视程度不够,毫无疑问要吃大亏。因为你漏掉的一两个采分点,就要被别人甩出去2-3分额。公务员考试2-3分是什么概念?有可能你差0.5分就会与你理想的岗位失之交臂。

申论小题无外乎单一性概括题、综合性概括题、分析题这几种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套路。只要把套路练会了,申论小题很简单就能拿分。

申论答题一定要注意简洁,题目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比如问“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回答原因就可以了,不要乱盖帽子,帽子又不给分,是按点给分的,写了的话,无疑是废话。写帽子也伤神,而你答出的要点则必然减少了。

申论小题主要以摘抄材料关键词为主,推理分析为辅,答案最好都要严格根据材料,因为只要你抄的仔细、全面、具有概括性,能让考官发现你是根据材料作答,但同时要注意不要照搬照抄句子,应该抄关键字、关键词。要抄词不抄句子。千万不要自己去造词,阅卷老师一旦找不到原词,分数就没有了

申论大作文该如何复习

积累申论素材多写多练

平时养成积累申论素材的习惯,自己动手多写写作文。莫要平时一篇作文都写不下来,就指望着考试会写的下来。

素材怎么积累?建议看看人民时评。这里面的文章表达时政都很不错。当然这些文章和真实的申论大作文又是另外一回事。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怎么思考。

很多同学在对申论还不是很了解的前提下,病急乱投医,花大量时间看新闻联播,看杂志,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

申论素材的文章并不是申论的大作文,如果盲目套用,就会水土不服。

申论素材一味贪多,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网一样不少,结果学起来是走马观花,反而什么都学不到。

另外:大家不要相信所谓的申论押题,好像是一些申论热点,一旦押中,就中奖了。实际上,这完全是无用功。一是押中真题的概率极小,二是即使押中了申论热点,也押不中后面的题目,如果你没做踏实的准备,你还是不会做,根本没什么用。所以大家还是踏踏实实准备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得。”这句话还是很中肯的。

本人在申论上面走了很多次弯路,第一次是大学毕业考公务员,仅仅知道表现原因对策的三段论,得了60分,惨遭淘汰;第二次参加考试,虽然也有准备,但是平时对这个学习不是很重视,总感觉申论没什么东西可学,考试前学了几套模板就上了考场,这次申论只考了59分,竟然比上次还少了一分,很无语;第三次,我学乖了,一步步打基础,经常总结思考,终于悟透了,这次申论考了70.也终于上岸了。

申论学习其实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有不愿意分享秘密的人而已。本人不才,在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将近几年的申论真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分析了一遍。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位于R市郊西隅的沙坝村,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

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

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了给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资料2

L村位于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L村的土地分为两类,一是“围庄地”,在村庄周边,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二是“洼子地”,离村庄远,水利条件较差。与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为各户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为机动地。机动地主要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口增地。

与其他村庄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同的是,L村在机动地上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L村给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从位置、水利条件较好的围庄地开始,围庄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

村民李某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

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76岁的万老汉,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和万老汉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二十多人。近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说:“种地费时费力不说,农忙时回家打理,请假还要被扣工资,不合算。这两年一直是托付亲戚来种地,没什么收益,明年也不想这么干了。”此外,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

现任村支书告诉记者说,村里二轮承包后一直没进行土地调整,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调整有政策,明确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小调整”的间隔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而且“小调整”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委会研究决定:凡是人口减少以及已经迁往城镇落户的农户,其承包的土地份额一律收回,另行发包给新增人口的农户。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亩地。石某不服,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收走的土地。法院经审理认为,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根据该法律,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整体,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只要承包方的家庭还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经营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的情况下,发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地,则应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最后法院判决村委会返还石某土地。石某这一告,那次土地调整就没往下进行。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这一诉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面对这种局面,村支书无奈地说:“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资料3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6年年底,中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已达7亿9298万,比2015年末增加218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7.35%。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李奶奶是几年前从农村来到X市的。离开了广袤无垠的田野,住进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单元楼的瑞丽花园小区。舒适的住所、单调的生活、陌生的邻里,李奶奶过得并不开心,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几乎每天都要坐公交车穿过喧闹的街区到城郊的公园里活动活动筋骨,想法子找人说说话。

瑞丽花园小区是X市近年来新开发的商品房小区,位于市区两大主要交通干线的交汇处。因位置临近商业中心,地价昂贵,住宅楼比较密集。为了体现其景观的生态性,小区内有一条人工河道蜿蜒而过,把小区的空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碎片。河边花香草绿,绿柳成荫,不少凉亭假山点缀其间。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小区里可供居民活动健身的空地却十分有限,最大的一块空地,只能容纳30人共同活动。每次看到“芳草青青、留心脚下”的木牌时,李奶奶总免不了要叨唠一句“景有了,可人没了”。事实上,小区内也建有设备完善、宽敞明亮的室内舞蹈室、羽毛球馆及各类文体活动室。但羽毛球馆和健身房是不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需要居民办理会员卡。舞蹈室在有对外演出活动时用于排练使用,平时都上着锁。其他文体活动室都有一定的开放时限,利用起来并不方便。

离瑞丽花园小区不远的南平巷地区是一个具有完整元代胡同院落肌理、文化资源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迄今还有2万多名居民生活在此。

已经在此生活20多年的康阿姨对记者说,当初这里特别清净,没有商业化,更没有这么多的游客。可是到了2006年进行商业开发以后,南平巷变了样子,喧哗的酒吧、随意改建的建筑物、各种小吃店、水果摊占道经营。人流量和车流量骤增,传统的文化气息荡然无存。近两年,因为这里的居住环境条件每况愈下,商品价格攀升,老住户纷纷外迁,老宅成了外来人口的聚集地。

在如何把握历史文化保护、商业发展和居民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业内人士认为,彻底停止商业,或者迁走所有居民,都不是良策。因为,X市的“根”就在这些胡同里,在这里居民的身上。

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面积近2平方千米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对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而言,“建设”只是一个基础,其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随着空间的变化,人们对城市的观感会变,对城市的体验度会变,相应地,城市治理的思路要变。拿出黄金地块做公园,提供的是场所,面向的是全体市民,彰显的是城市价值。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强调“共享”发展理念的当下,这意味着城市治理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资料4

17世纪的巴黎,一座桥梁扮演了今天埃菲尔铁塔的角色,这就是新桥。巴黎人,无论贫富,都很快接受了新桥。王公贵族们突破正统的束缚,在桥上纵情欢乐,贫困的巴黎人,也来这里躲避夏日的炎热,不同层次的人在这里交流接触,新桥成为社会平衡器。

新桥就好像是一个“新闻发布中心”。当时的资料显示,只要在新桥张贴消息广告,很快就能聚拢大批人阅览。巴黎人可以在这里了解巴黎发生的大事小事,各种消息都会在人群中迅速传开。此外,一些反映社会现象的歌曲也在此广泛传播,以至于产生了许多“新桥歌手”。作家赛维涅侯爵夫人认为“是新桥创作了这些歌”。而这些歌曲也只是冰山一角。在17世纪30年代专业剧场诞生之前,新桥还一直是巴黎戏剧的中心。正如一幅17世纪60年代的绘画所示,演员们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周围,甚至凑到舞台底下。露天表演是造成新桥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桥上的购物活动,新桥一竣工,街头市场就出现了,各种新奇的东西这里都可以找到。没有人会预料到,这座桥会成为各色人为不同目的而争夺的空间。

在十几年前的圣保罗,经常可以看到富人区被高高的院墙和铁丝网包围、门口警卫森严的景象。其原因是贫富差异过大,富人为了寻求安全导致居住空间分异。贫困区税收锐减,政府提供的警力、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质量下降,这又促使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迁走,公共空间迅速衰败。一些人为了生存针对富人下手,或偷或抢,富人只能选择加强保安防范措施。这样的治安环境,无人敢去投资。于是,政府借助城市设计,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让市民在交往活动中逐渐消解对立情绪,进而吸引投资,重新复元。

近30年来,西方国家把大量工业化时代遗存的码头、厂房、矿场改造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和文化广场。在城市中心区,“商业步行街”几乎成为城市更新的“标准选项”;在城市边缘地带,提供大尺度、复合化、向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也成为地方政府和私人开发商最乐意采用的策略之一。这些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和广告天地,被设计得优雅、别致、生机勃勃,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最典型不过的展示空间。有研究者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

资料5

走进独墅湖月亮湾商务区,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格外平整,找不到一条“马路拉链”,天际线由棱角分明的建筑物和绿树组成,空中也看不到一张“蜘蛛网”。这是因为,这里的自来水管、供电电缆、通信电缆全部“住”到了地下宽敞的“集体宿舍”里。这就是S市第一条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基础设施——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地下空间的“生命线”,是城市公共配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自2011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已平稳运行多年。这是一个全长920米、断面3.4×3米的“T”形长廊。长廊的一侧是一排长长的钢铁支架,如同“超市货架”,从上到下依次放着消防与监控线路桥架、电力线路桥架、两层通信网络桥架,最下面三层空着的“货架”是为未来管线预留的空间。管廊内另一侧是上下两根直径70厘米的集中供冷管道。技术员介绍说:“附近商务区的写字楼不用中央空调,夏天由这两根管道集中供冷。”

S市管线管理所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管廊建设的前期准备情况时说,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领导小组起到了关键作用,领导小组成员有39人之多,涵盖了辖区各板块、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门机构的设立,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难以协调等问题。在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S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08~2020)》《S市地下空间规划整合(2012~2020)》,今年6月又出台了《S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统筹加强对地下管廊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的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造价和维护可不是一般的昂贵”,管廊开发公司徐总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寿命为50年及100年的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建设运行成本分别为1.6亿元及2亿元。即使S市经济实力不错,但借力社会资本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市政府授权S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组建了S市管廊开发公司,其中城建平台占股45%,水务占股20%,4家弱电单位各占股5%,为供电预留股份15%。管廊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事务,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解决了建设主体的问题。

在记者参观的时候,工作人员介绍:S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域,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和质量安全,S市在前期调研分析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论证,最终为项目设计施工提供了充分依据。S市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阶段,就确立了系统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目标,在铺设管线时同步建设全面的监控、感知系统,并为信息系统升级留有接入口,方便日后对大面积地下管线实施统一综合管理。建成的综合管廊囊括消防、照明、排水、通风、通讯、供电、监控感知、火灾报警等系统,可以通过一个终端对所有管线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并具有自动检测、定位、提醒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信息化、一体化、智能化管理。

由于综合管廊建设成本高,入廊管线大多具有公益性,且这一新生事物在使用过程中权、责、利还缺乏有效制衡和匹配,导致社会各方的投融资积极性都不高。为此,S市借鉴国内外经验,特别规定除争取国家试点和省财政支持外,如果项目建成后特许经营期内收费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市财政将进行一定补贴,确保股东投资安全且获得基础收益。

根据工程内容、建设成本、运营周期、物价水平等多重因素,制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各单位可以以入廊或租赁的方式获得管线所有权、使用权,让管线需求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方式,调动其入廊积极性,增加管线使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管廊收费之所以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调动入廊单位积极性的有效方式。S市创新性地以打造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吸引电力、给排水、通信等单位成为管廊建设主体——管廊开发公司的股东,让各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充分参与管廊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在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为盘活资产、提高综合收益,这些单位均愿以有偿方式使用管线。

资料6

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那里地上道路平整,天空没有一张“蜘蛛网”,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这让人想到《老子》里的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以人们居住的屋子为喻,他说一间屋子,开凿门窗,修建四壁,只有形成虚空部分,它才具有一间屋子的良好功能。据此,老子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强调“有”与“无”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瑞丽花园小区的李奶奶,离开广袤的田野,住进了单元楼,总觉得“喘不过气来”。看来,李奶奶虽不是哲学家,但在感觉上与老子“有”“无”之用的理念暗合。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2中,L村村支书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发出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请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他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10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三)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四)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

(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审题:

题型判断:单一性概括题。

题目让你概括发展过程,由此联想钟君申论万能思维体系的时间维度。

资料1

位于R市郊西隅的沙坝村,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

1980年前后,(时间维度。把这个划下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

(采分点:政策推广期。时间维度的微观角度:事前:传达文件,事中:推广政策,事后:没人敢动国家的东西,群众还在观望。。)

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政策观望期:村民怀疑是否能够稳定。)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了给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采分点:政策稳定期:按照时间的线索确定:政策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稳定。事前:村民观望怀疑,事中:政策不断稳定,事后:村民吃了定心丸)

资料2

L村位于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L村的土地分为两类,一是“围庄地”,在村庄周边,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二是“洼子地”,离村庄远,水利条件较差。与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为各户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为机动地。机动地主要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口增地。

与其他村庄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同的是,L村在机动地上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L村给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从位置、水利条件较好的围庄地开始,围庄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政策执行面对的困难)

村民李某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 政策执行面对的困难)

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76岁的万老汉,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和万老汉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二十多人。近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说:“种地费时费力不说,农忙时回家打理,请假还要被扣工资,不合算。这两年一直是托付亲戚来种地,没什么收益,明年也不想这么干了。”此外,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有人不想要地怎么办?)

现任村支书告诉记者说,村里二轮承包后一直没进行土地调整,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调整有政策,明确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小调整”的间隔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而且“小调整”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委会研究决定:凡是人口减少以及已经迁往城镇落户的农户,其承包的土地份额一律收回,另行发包给新增人口的农户。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亩地。石某不服,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收走的土地。法院经审理认为,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根据该法律,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整体,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只要承包方的家庭还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经营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的情况下,发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地,则应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最后法院判决村委会返还石某土地。石某这一告,那次土地调整就没往下进行。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和基层实际遇到的困难。)

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这一诉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面对这种局面,村支书无奈地说:“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采分点:事前: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事中:政策实施当中的困难:人口越来越多,政策和基层实际的冲突。事后:并未给出对策)

按照时间的维度梳理了一遍材料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

1. 政策推广期: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但是村民普遍持观望态度。

2. 政策稳定期:1981年开始到党的十九大,村民开始获得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但村民怀疑时间持续期不长。之后,国家陆续颁布相关文件,延长土地使用期限,村民吃了定心丸。

3. 政策困难期:90年代以来,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面对如下困难:人口增长,土地分配难以为继,有的农户人少地多,有的农户人多地少,有的农户缺少劳动力,不想要土地,国家规定小调整大稳定,基层调整土地困难重重。

二)给定资料2中,L村村支书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发出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请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他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10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审题

锁定资料2 。

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那么说明,这个事情不好办,有很多困难。那么我们就去概括土地调整当中的困难就行了。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不需要再去联想万能思维体系。

直接读材料

资料2

L村位于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L村的土地分为两类,一是“围庄地”,在村庄周边,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二是“洼子地”,离村庄远,水利条件较差。与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为各户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为机动地。机动地主要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口增地。

与其他村庄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同的是,L村在机动地上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L村给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从位置、水利条件较好的围庄地开始,围庄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人口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

村民李某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有的人多地少,有的人少地多。)

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76岁的万老汉,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和万老汉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二十多人。近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说:“种地费时费力不说,农忙时回家打理,请假还要被扣工资,不合算。这两年一直是托付亲戚来种地,没什么收益,明年也不想这么干了。”此外,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有的家里缺少劳动力,种地收益差,土地撂荒)

现任村支书告诉记者说,村里二轮承包后一直没进行土地调整,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调整有政策,明确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小调整”的间隔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而且“小调整”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委会研究决定:凡是人口减少以及已经迁往城镇落户的农户,其承包的土地份额一律收回,另行发包给新增人口的农户。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亩地。石某不服,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收走的土地。法院经审理认为,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根据该法律,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整体,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只要承包方的家庭还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经营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的情况下,发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地,则应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最后法院判决村委会返还石某土地。石某这一告,那次土地调整就没往下进行。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规定和基层实际调整的矛盾。)

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这一诉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面对这种局面,村支书无奈地说:“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答案

1.L村按照“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完成二轮土地承包以后,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新增加的人口只能分到条件差的地,甚至分不到地,办法难以为继。

2.有的农户人少分配的地更多,有的农户人多分配的地却少。分配不公平。但是又是政策规定。

3.有的农户年纪大,家中缺少劳动力,种地收益差,他们承包的土地逐渐撂荒了。

4.国家土地政策规定“小调整,大稳定”,但是基层结合实际将减少人口的地分配给新增人口的时候,却遭到了村民的反对,基层村委会的调整以失败而告终。国家对土地调整的严格政策和基层复杂的实际,形成了矛盾。

(三)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审题

又是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

我们脑海当中立刻反映出这样是思路:对该句话的解释+概括问题+提出对策的王道答题思路。

然后分析题目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

观点明确:那么我们必须在开头就指出我们的观点是什么。

分析全面:采分点一定要全。材料当中每句话都要抠出来。

有逻辑性:有套路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

这句话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出,命题人希望我们找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p#副标题#e#

读材料

资料3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6年年底,中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已达7亿9298万,比2015年末增加218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7.35%。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采分点:数字敏感: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人口多)

李奶奶是几年前从农村来到X市的。离开了广袤无垠的田野,住进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单元楼的瑞丽花园小区。舒适的住所、单调的生活、陌生的邻里,李奶奶过得并不开心,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几乎每天都要坐公交车穿过喧闹的街区到城郊的公园里活动活动筋骨,想法子找人说说话。(问题:来自农村的李奶奶住在城市不开心。)

瑞丽花园小区是X市近年来新开发的商品房小区,位于市区两大主要交通干线的交汇处。因位置临近商业中心,地价昂贵,住宅楼比较密集。为了体现其景观的生态性,小区内有一条人工河道蜿蜒而过,把小区的空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碎片。河边花香草绿,绿柳成荫,不少凉亭假山点缀其间。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小区里可供居民活动健身的空地却十分有限,最大的一块空地,只能容纳30人共同活动。每次看到“芳草青青、留心脚下”的木牌时,李奶奶总免不了要叨唠一句“景有了,可人没了”。(问题:有景无人)事实上,小区内也建有设备完善、宽敞明亮的室内舞蹈室、羽毛球馆及各类文体活动室。但羽毛球馆和健身房是不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需要居民办理会员卡。舞蹈室在有对外演出活动时用于排练使用,平时都上着锁。其他文体活动室都有一定的开放时限,利用起来并不方便。(问题:健身活动场所不免费开放,有开放时限,使用不方便。)

离瑞丽花园小区不远的南平巷地区是一个具有完整元代胡同院落肌理、文化资源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迄今还有2万多名居民生活在此。

已经在此生活20多年的康阿姨对记者说,当初这里特别清净,没有商业化,更没有这么多的游客(问题:现在这个传统小区不清静、商业化、游客多。)。可是到了2006年进行商业开发以后,南平巷变了样子,喧哗的酒吧、随意改建的建筑物、各种小吃店、水果摊占道经营。人流量和车流量骤增,传统的文化气息荡然无存。近两年,因为这里的居住环境条件每况愈下,商品价格攀升,老住户纷纷外迁,老宅成了外来人口的聚集地。(传统小区商业开发之后不清静、商业化、游客多,传统文化气息荡然无存)

在如何把握历史文化保护、商业发展和居民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业内人士认为,彻底停止商业,或者迁走所有居民,都不是良策。因为,X市的“根”就在这些胡同里,在这里居民的身上。(采分点:传统文化小区就是城市的根。)

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面积近2平方千米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对策:建立文化公园)对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而言,“建设”只是一个基础,其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随着空间的变化,人们对城市的观感会变,对城市的体验度会变,相应地,城市治理的思路要变。拿出黄金地块做公园,提供的是场所,面向的是全体市民,彰显的是城市价值。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在强调“共享”发展理念的当下,这意味着城市治理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对策:共享的发展理念。)

资料4

17世纪的巴黎,一座桥梁扮演了今天埃菲尔铁塔的角色,这就是新桥。巴黎人,无论贫富,都很快接受了新桥。王公贵族们突破正统的束缚,在桥上纵情欢乐,贫困的巴黎人,也来这里躲避夏日的炎热,不同层次的人在这里交流接触,新桥成为社会平衡器。(巴黎新桥。和社会平衡器)

新桥就好像是一个“新闻发布中心”。当时的资料显示,只要在新桥张贴消息广告,很快就能聚拢大批人阅览。巴黎人可以在这里了解巴黎发生的大事小事,各种消息都会在人群中迅速传开。此外,一些反映社会现象的歌曲也在此广泛传播,以至于产生了许多“新桥歌手”。作家赛维涅侯爵夫人认为“是新桥创作了这些歌”。而这些歌曲也只是冰山一角。在17世纪30年代专业剧场诞生之前,新桥还一直是巴黎戏剧的中心。正如一幅17世纪60年代的绘画所示,演员们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周围,甚至凑到舞台底下。露天表演是造成新桥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桥上的购物活动,新桥一竣工,街头市场就出现了,各种新奇的东西这里都可以找到。没有人会预料到,这座桥会成为各色人为不同目的而争夺的空间。(全部都是讲社会平衡器的作用。)

在十几年前的圣保罗,经常可以看到富人区被高高的院墙和铁丝网包围、门口警卫森严的景象。其原因是贫富差异过大,富人为了寻求安全导致居住空间分异。贫困区税收锐减,政府提供的警力、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质量下降,这又促使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迁走,公共空间迅速衰败。一些人为了生存针对富人下手,或偷或抢,富人只能选择加强保安防范措施。这样的治安环境,无人敢去投资。于是,政府借助城市设计,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让市民在交往活动中逐渐消解对立情绪,进而吸引投资,重新复元。(对策:恢复公共领域的功能。)

近30年来,西方国家把大量工业化时代遗存的码头、厂房、矿场改造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和文化广场。在城市中心区,“商业步行街”几乎成为城市更新的“标准选项”;在城市边缘地带,提供大尺度、复合化、向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也成为地方政府和私人开发商最乐意采用的策略之一。这些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和广告天地,被设计得优雅、别致、生机勃勃,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最典型不过的展示空间(西方国家的做法。)。有研究者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

思考: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

根据上面的材料很容易确定我们的观点: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更应该体现城市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让市民获得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

我们就把材料当中找到的采分点全部用来论证这个观点就行了。

大概可以确定先概括出现在城市建设当中的问题,再给出对策这样的思路。

答案: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更应该体现城市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些问题:

1.中国城市人口多,来自农村的市民面对紧密的居住空间,陌生单调的生活并不开心,很多居民抱怨很难找到空地健身,各类文体活动室要么收费要么不开放。

2.很多传统文化小区,随着商业化发展,变得不清净、人流量骤增,居住环境越来越差,传统文化气息荡然无存。

3.各行各业的人缺少一个互相交流的空间

4.贫富差距过大,贫富地区被强行分开,引起对立情绪。

显然这并不是我们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初衷,我们可以1.强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城市黄金地段修建文化公园,面向全体市民开放。2.学习17世纪巴黎经验,修建新桥,成为社会平衡器。3.学习圣保罗经验,借助城市设计功能,恢复城市公共领域功能。4.学习西方国家做法:将废弃码头、厂房改造成公园和商业空间。

这题要求字数是300字,我的答案包括标点符号是366字,不算标点符号的话差不多300字。这题采分点很多,字数限制太严格。这个确实比较麻烦。

(四)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

审题

讲解稿:典型的综合概括题的马甲。

那么是不是还是表现原因对策的思路呢?这题恐怕行不通。

看一遍资料5,说了很多,大概的意思是这个地下管廊工程成本极高,搞这个展示会的意思就是希望各个单位企业来这里投资。那么这个展示会更像是一个展销会。

既然是来要钱的。就要把这个地下管廊工程的优势讲清楚,你不把优势讲清楚,别人干嘛来你这投资?

所以我们以找地下管廊工程的优势为思路来读材料。

资料5

走进独墅湖月亮湾商务区,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格外平整,找不到一条“马路拉链”,天际线由棱角分明的建筑物和绿树组成,空中也看不到一张“蜘蛛网”。这是因为,这里的自来水管、供电电缆、通信电缆全部“住”到了地下宽敞的“集体宿舍”里。这就是S市第一条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基础设施——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地下空间的“生命线”,是城市公共配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管廊工程介绍。所有的管道全部埋藏在地下,显得很简洁。)

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自2011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已平稳运行多年。这是一个全长920米、断面3.4×3米的“T”形长廊。长廊的一侧是一排长长的钢铁支架,如同“超市货架”,从上到下依次放着消防与监控线路桥架、电力线路桥架、两层通信网络桥架,最下面三层空着的“货架”是为未来管线预留的空间。管廊内另一侧是上下两根直径70厘米的集中供冷管道。技术员介绍说:“附近商务区的写字楼不用中央空调,夏天由这两根管道集中供冷。”(前面一大堆数据,就是为了说明,附件的商务区都可以集中供冷这个好处。)

S市管线管理所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管廊建设的前期准备情况时说,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领导小组起到了关键作用,领导小组成员有39人之多,涵盖了辖区各板块、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门机构的设立,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难以协调等问题。(联想申论万能思维体系,申论万能八条:领导重视,人才主体。这个很重要。是一个优势。)在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S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08~2020)》《S市地下空间规划整合(2012~2020)》,今年6月又出台了《S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统筹加强对地下管廊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的管理。(联想申论万能思维体系,规划编制,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地下综合管廊造价和维护可不是一般的昂贵”,(命题人的目的就在这里了,造价和维护昂贵,所以开个展示会,来吸引投资。)管廊开发公司徐总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寿命为50年及100年的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建设运行成本分别为1.6亿元及2亿元。即使S市经济实力不错,但借力社会资本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市政府授权S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组建了S市管廊开发公司,其中城建平台占股45%,水务占股20%,4家弱电单位各占股5%,为供电预留股份15%(联系申论万能思维体系,确定主体专门的投资公司,是一种很好的软技术,管理手段。)。管廊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事务,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解决了建设主体的问题。(这个专门机构的优势,显然是很重要的采分点)

在记者参观的时候,工作人员介绍:S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域,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和质量安全,S市在前期调研分析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论证,最终为项目设计施工提供了充分依据。S市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阶段,就确立了系统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目标,在铺设管线时同步建设全面的监控、感知系统,并为信息系统升级留有接入口,方便日后对大面积地下管线实施统一综合管理。建成的综合管廊囊括消防、照明、排水、通风、通讯、供电、监控感知、火灾报警等系统,可以通过一个终端对所有管线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并具有自动检测、定位、提醒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信息化、一体化、智能化管理。(申论万能思维体系:先进的技术保障。)

由于综合管廊建设成本高,入廊管线大多具有公益性,且这一新生事物在使用过程中权、责、利还缺乏有效制衡和匹配,导致社会各方的投融资积极性都不高。为此,S市借鉴国内外经验,特别规定除争取国家试点和省财政支持外,如果项目建成后特许经营期内收费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市财政将进行一定补贴,确保股东投资安全且获得基础收益。(申论万能思维体系:财,确保资金安全收益。非常重要的采分点。)

根据工程内容、建设成本、运营周期、物价水平等多重因素,制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各单位可以以入廊或租赁的方式获得管线所有权、使用权,让管线需求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方式,调动其入廊积极性,增加管线使用效率和经济收益。(优势)

管廊收费之所以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调动入廊单位积极性的有效方式。S市创新性地以打造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吸引电力、给排水、通信等单位成为管廊建设主体——管廊开发公司的股东,让各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充分参与管廊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在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为盘活资产、提高综合收益,这些单位均愿以有偿方式使用管线。

(优势)

显然这题就一个材料,内容也不多,读材料难度不高。

答案

S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展示会讲解稿

欢迎各位来到S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展示会。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自2011年11月建成使用,已经平稳运行多年,该小区所有的自来水管、供电电缆、通信电缆都修建在地下综合管廊里面,显得地面空间非常简洁,附件的商务区写字楼都可以用这些管道集中供冷。

S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成立了市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有39人之多,涵盖辖区各板块、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无推诿扯皮难以协调的问题。S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有完整的规划编制,并且组织专家反复论证,为项目施工提供了明确依据。

由市政府授权,S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成立了S市管廊开发公司,由城建、水务、弱电相关部门占股,专门负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事务,解决了资金和建设主体问题。

S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技术先进,按照系统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目标,建设囊括消防、照明、排水、通风等全面的监控和感知系统,并且为信息系统升级留有升级接口。

S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保障投资主体资金安全,由于建设和维护成本高,S市争取了国家试点、省财政支持和市财政补贴 ,确保投资安全并有基础收益。

此题字数限制400字,非常严格。所以语言力求简洁,挑最重点的说。

(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审题

首先明确是命题作文。就不要自己自作聪明去拟一个标题了

另外,我也不建议写一个副标题。因为题目并没有让我们写副标题。根据公务员的工作特点,领导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领导没让你干什么,你也不要多此一举。

写作思路

先把各个材料分析一下

材料1:材料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3:农村人到城市来的不适应,传统文化小区的消逝

材料4:巴黎、圣保罗的做法

材料5:地下管廊工程

材料6:老子的话

思考

试谈“有”与“无”

这题也是让我们辩论两个主体。

记得17年广东申论卷是共享与发展。共享与发展,这两个主体我当时分析的是一对战略合作伙伴。

而这个“有”与“无”,是一对反义词,显然不能用战略合作伙伴来理解。只能理解成矛盾的关系。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矛盾关系呢?

冥思苦想。

材料3说,城市建筑太紧密,李奶奶在里面很压抑。 我联想到城市硬件基础建设的“有”,把市民活动空间挤压成“无”

还是材料3,传统文化小区随着商业化活动的进行,文化气息荡然无存。我联想到,商业化活动的“有”,把市民文化空间挤压成“无”

材料1和材料2 我是真看不出来 和有与无 啥关系。那就索性放弃。

材料4说的圣保罗、巴黎其实是材料3的对策。

材料5说的是地下管廊工程,和有与无确实有很大关系。这其实和市硬件基础建设的“有”,把市民活动空间挤压成“无”意思差不多。

那么我就确定了两个分论点:

莫让城市硬件基础建设的“有”,把市民活动空间挤压成“无”

莫让商业化活动的“有”,把市民文化空间挤压成“无”

还有一个分论点怎么办?可以联系实际。题干也是要求联系实际的。

我联想到之前有篇申论,是2017年联考申论

这个可以应用到这篇文章中来

莫让城市繁忙劳碌工作的“有”,把市民劳动休息时间挤压成“无”

还可以联系到十九大当中的热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可以得出:莫让城市高速发展的“有”,把民生保障和改善挤压成“无”

还能联想到什么,诸位可以自己多思考。

有了分论点,确定中心论点:

结合申论万能思维体系,“有”这边讲的都是硬件,“无”这边都是软文化,软件。

所以中心论点:城市建设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莫让硬件的“有”。将软件挤压成“无”

再来找名人名言

和城市建设有关的。张颐武:“建筑,可以使城市变大;文化,才能使城市变伟大。”

成文

试谈“有”与“无”

北大教授张颐武说:“建筑,可以使城市变大;文化,才能使城市变伟大。”可见,城市只是拥有很多建筑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中国的城市过分强调了硬件建设的“有”,而将软件建设挤压成了“无”。中国城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而市民的公益空间却越来越少;中国城市的商业化活动越来越多,而传统文化小区却越来越少;中国城市的人们工作时间越来越繁忙,而市民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折射出当今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认为,城市建设要平衡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莫让硬件的“有”,把软件挤压成了“无”。

莫让城市硬件基础建设的“有”,把市民活动空间挤压成“无”。有人曾经调侃,中国城市到哪里都差不多。确实,现在的中国城市到哪里建筑都是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市民缺少活动的空间。来自农村的李奶奶面对城市单调陌生的生活,密密麻麻的建筑,喘不过气来。她反映想找一个可以活动筋骨的地方都非常难。城市里的文化活动室要么是收费的,要么不开放。可见,一味强调城市建筑的建设,而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市民也是无法满意的。所以,在我们城市硬件建设工程中,不仅要修建实用的大楼、公路,还要给市民留下公园、绿地更多的活动空间,才不会让市民感觉喘不过气来。

莫让城市商业化活动的“有”,把市民文化空间挤压成“无”。中国很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传统的文化小区,是当地城市文化的“根”。但随着城市商业化活动的开发,很多城市文化小区变得不再那么清静。南平巷小区就是由于商业化过度开发,导致小区车流量和人流量骤增,居住环境越来越差,传统文化环境荡然无存。所以为了把握好历史文化保护、商业发展、居民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学习“共享”的发展理念,学习巴黎和圣保罗城市建设的经验,规划出像巴黎新桥这样的社会平衡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莫让城市繁忙工作的“有”,把市民劳动休息的时间挤压成“无”。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市民的辛勤工作。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城市的人们不停加班,甚至在很多公司形成连夜加班的工作氛围,加班是正常的,不加班不正常。不停的加班让中国成为了全世界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不少中国人长期加班导致英年早逝,让社会和家庭都付出了沉重代价。所以,功利浮躁心态下的繁忙工作榨干了中国人的休息时间,显然也不是城市建设的初衷。

“有”与“无”是城市建设的辩证法,莫让城市硬件建设的“有”,把城市软件建设挤压成了“无”。否则过于功利的发展只能适得其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基于“有”与“无”的辨证法的体现,如果只重视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了民生的保障和改善,那么城市的发展成果就是虚有其表,到最后也会成了“无”。

将各段材料的意思概括出来(简要写出来即可,帮助整理思路)

材料一:城市与水之间的关系,治理与共存的智慧

材料二:城市水系的功能。

材料三:建设活力水城

材料四:构建城市生态水系

材料五:水的美德智慧

思考立意:

全篇材料都围绕城市与水之间阐述,所以我们可以先心里明确,写的作文肯定也是阐述城市与水之间的关系。材料5划线的话,让我们向水学习,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中心论点就是城市建设要向水学习智慧。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思考,现在的城市建设有哪些问题?从材料中来看,好像就只有环境污染这一个缺点,这时候我们就要联系实际了。说到城市建设,大家脑海会浮现出什么?快节奏的生活,高房价,巨大的贫富差距,巨大的生活压力。如果你对我整理的申论名人名言很熟悉的话,你肯定能够想到这句话:

激烈竞争下产生的巨大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张颐武(北大教授)

我们再联系整篇材料,中心论点就出来了:

要向水学习现代城市建设的智慧

分论点:学习现代城市环境治理的智慧、学习现代城市水系建设的智慧、学习现代城市生活的智慧。

政治拔高:水的智慧是循环、人水共存。可以联系到时政,近几年提出的司法改革、房地产政策都可以拿来用。

用水的智慧打造新现代城市

北大教授张颐武说:“激烈竞争下产生的巨大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的确,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而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在城里的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而激烈竞争下产生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城市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而我们的心态却越来越浮躁。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城市生活,更不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果任由它恶性发展,我们的幸福感该从何处获得?中国新现代城市发展道路又该如何走下去?

笔者认为,用水的智慧打造新现代城市,方可破除环境之难,缓解城市生活压力,引领美丽城市新常态,让市民的生活越来越有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用水的智慧破除城市环境污染之难。习总书记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很多地方都难寻觅一条清澈的河流。一些小型工厂企业只顾眼前的金钱利益,偷偷地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造成了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我们应当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良好之间的平衡点。所以,我们不妨向水学习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建设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行污水先处理后排放的方案,利用土地规划和楼宇结构技术,打造自然、循环的水系城市。总的来说,水既能带动城市繁荣发展,又能给城市带来一片片净土。

用水的智慧引领美丽城市新常态。张颐武说过:“建筑,可以使城市变大;文化,才能使城市变成伟大”。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大多都有水的历史文化功劳,经过历史的沉淀,水已成为城市的文化所在。每个人可以从每一条河流中感受到城市的沧桑岁月,可以在河边发泄心中的苦楚。我们还可以在没有水面的城市,创造人工修造的水系生态景观,有如澳大利亚的葛里芬湖那样,为每个人打造一片宁静的乐土,让每个人的内心得到自由与安宁,而不是城市生活带来喧嚣与烦恼。

用水的智慧缓解城市生活压力。如今的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市民的收入无论怎么增加还是不如房价跑得快;实体企业一年利润也比不上一套房子;高物价、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的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因此,许多外卖小哥“拿生命去送餐”,无视城市交通法规,追求快字当先,这何不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所迫。快节奏的生活,浮躁攀比的心态已经成为现在大多城市人的常态了。为此,我们不妨学习水的智慧。水,柔而能克刚,静而能映物,动而能变化,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我们要放下浮躁的心态,让自己像水一样静下来,不急功近利,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诚然,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现代市民的生活质量将逐步提升,生活压力将大大减少,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成为市民共识。这正表明我们正向水学习城市建设的智慧,致力打造新现代城市,让每一个市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总体评价:

2017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给考生的第一感觉肯定是时间很紧张,任务重。五个题目,工作量都很大,两个小作文和一个大作文,都需要平时有熟练的做题经验。

材料相对来说要简单了不少,有两个题目竟然是围绕着一个材料展开,着实让人吃惊。这一点来说也降低了不少难度。

小题,基本都可以从材料当中直接看出来,平时好好练习概括题,问题都不大。

大作文部分,给人感觉比较抽象,棘手。这时候用我的申论分析方法,一步步去剖析,还是问题不大的。

可以推测出:2017年联考申论,材料将会更加简单,但是也会更加抽象,申论其他的变化应该不大。所以只要平时认真打好基础,一步步积累,还是很容易搞定的。

考生对申论的困惑

1.对申论考试的性质摸不透。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不知道申论考什么,认为申论就是写作考试,平时就练习华丽的写作技巧,到了考场技巧未必用得上,分数却一点不见涨。

2.盲目学习官话(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体)。这些考生手上有很多半月谈、人民日报这些资料,平时也很喜欢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学习一下政府的人怎么说话的。但是实际告诉我们即使是政府的笔杆子去考申论,也未必考到一个好成绩。现在阅卷老师大部分都是各大高校抽的老师,最讨厌这些不接地气、千篇一律的文字。而且我们也意识到了,即使我们天天看半月谈,也学不到什么,感觉每篇文章的结构都差不多,每篇文章都写的很好,可是当我们放下这些文章之后,大脑又是一片空白。看着像是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其实你什么也没有学到,甚至还学到了一些减分的东西。

3.盲目使用题海战术。很多考生确实拿申论没办法了,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考什么,每次考都是那不高不低的分数,每次都是失败。心灰意冷,开始使用最笨的题海战术,这样只会又在申论的黑洞中越陷越深,练得越多,迷惑越多,感觉申论没有什么东西,又感觉申论有很多东西,自己又学不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申论越考越差。

以上就是关于申论答题方法技巧分享 以真题形式探析申论答题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事业单位考试信息、考试公告、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报考条件、职位表下载、历年真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成绩查询、历年分数线、准考证打印、面试名单等信息,欢迎访问事业单位考试网

关键词:

相关推荐:

  • 对此您有什么问题或看法,欢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公考网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19 www.gwysk.cn 备案号:赣ICP备18006179号-1